新闻中心
News
分类>>聚焦 2023全国的体育提案、体育声音、体育热点(二)
聚焦 2023全国的体育提案、体育声音、体育热点(二)期间,有不少体育领域的代表、政协委员针对现阶段体育行业现状、问题及趋势发声,“”是全年的方向标,这些金玉良言无疑将对中国体育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近年来,各级政府在城乡社区周边兴建了一批开放式公园,但这类公园更多着眼于环保、绿化、城市景观的需求,普遍缺少户外运动专有场地和基础设施。同时,管理者出于对环境、人身安全追责的担心,常与户外运动爱好者发生冲突,引发社会关注。
鲍明晓建议,国家发改委会同住建部、生态环境部、财政部、应急管理部、国家体育总局共同制定开放式公园兴建户外运动中心的指导意见,明确规定新建开放式公园必须配建户外运动中心,中心占地面积原则上不低于公园总面积的20%,基本场地和设施包括串联公园的步道和骑行道、小型多功能球类运动场、帐篷露营地、小型极限运动营地、户外智能健身器械,同时鼓励有水域的公园配建简易水上运动码头。
同时,以住建部正在开展的城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试点为抓手,推动已有各类开放式公园开展户外运动中心改扩建工作,鼓励公园增加可进入、可体验的户外运动场地和设施,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健身休闲、运动社交、放松游憩等户外活动需求。
此外,加大专项资金支持,综合利用好彩票公益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专项资金、中央预算内投资实施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资金,推动各地实施开放式公园户外运动中心改建和新建工作。
最后,建立服务开放式公园户外运动中心的长效自愿服务机制,鼓励公园所在地的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定点进驻、长期服务。引导体育科研人员、体育专业师生、教练员、运动员、各类健身达人组建自愿服务团队,为户外运动中心常态化运营提供有质量人力和技术支持。
近年来,我国先后出台多项政策,致力于推进全民健康和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为增进国民健康和提高国民的生活质量、生命质量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与全民健身的需求相比,体育场地设施的总量依然不足,资源结构不合理、利用率偏低等问题仍然存在。
为此,全国政协委员、安踏集团董事局主席丁世忠建议,一是以城市更新和数字城市的建设目标为支撑,植入体育场地设施改造和建设,并采取智慧运营理念盘活相关体育资源;二是以城市社区公共服务和公园建设为重点,切入体育场地设施布局,并有效地将公共体育服务与体育资源高效利用结合起来;三是以乡村振兴和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的国家战略为依托,嵌入体育场地设施这一指标,并制定量化指标和专门团队进行谋划和推进。
他表示,在全民健身日益普及的当下,集中精力推进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和运营维护,既是急迫任务,又是长远目标;既是政府职能,也是企业责任;既有文化意义,也有市场价值。
丁世忠表示,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中国经济势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向现代化迈进。大力推动低碳绿色消费,不仅符合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也顺应了民众对可持续发展日益重视的新趋势。进一步推进对外开放水平、打造一流中国品牌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后疫情时代,民众对健康的关注显著提高,通过加强运动场的覆盖推动全民健身的习惯,满足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我国消费正处于转型升级阶段,一方面,推动绿色产品生产和消费的政策力度不断加强,绿色低碳已成为产业发展新方向。另一方面,居民低碳消费理念逐步普及,尤其是年轻一代消费者更加关注自身消费所带来的生态和社会影响,低碳消费需求持续增加。在此背景下,丰富绿色产品服务供给,创新低碳消费场景,深挖低碳消费市场潜力,不仅有助于提高产业和经济的绿色低碳竞争力,也将为创新绿色产品和商业模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供有效方式。
为此,丁世忠提出四点建议:一是完善企业绿色生产的经济激励政策;二是加强绿色产品标准认证体系建设;三打通信息渠道,建立绿色产品发布与选用平台;四是强化对个人绿色行为的正向激励。
近年来,我国残疾人运动员在各大体育赛事中不断刷新世界纪录,全社会对残疾人运动员的关注程度持续提高,残疾人运动发展建设问题也受到了关注。
在全国代表、残奥会冠军、湘雅博爱康复医院康复部职员文晓燕看来,残疾育运动不仅能够增强残疾质,改善身体机能,还可以帮助残疾人更好地融入社会和增添生活乐趣。
文晓燕建议,在残疾人竞技性体育运动方面,建立贯通式的残疾人运动员教育体系,扩大中职院校招收残疾人运动员力度,全面提高残疾人运动员基础学历和职业技能;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开设残疾育运动相关专业,全面提高残疾人运动员专业知识和运动成绩等等。
关于残疾人群众性体育运动Bsport体育官方网站,文晓燕建议将残疾人群众性体育运动全面融入全民健身计划,鼓励国有、民营体育场所免费向残疾人开放,并为残疾人参加体育运动提供包括无障碍环境建设在内的便利。
文晓燕还建议,残疾育相关考评机制与健全育之间尽快实现互通互认,吸引更多优秀教练员执教残疾人运动员、引导更多裁判员执裁残疾育赛事;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助推残疾人群众性体育运动,发挥各自优势,根据基层残疾人的身心特点和需求,因地制宜开展群众性体育运动。
党的以来,我国残疾育事业已经取得连续五届残奥会金牌、奖牌榜双第一的好成绩。但同时也要看到,我国残疾育发展仍然不平衡、不充分,体育服务能力与8500万残疾人的需求相比,还需要加强发展。
在提案中他提出,应当从六个方面加强发展残疾育事业。第一,应当进一步完善残疾育法律体系。“应当根据残疾人运动的方式和特点,制定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残疾育公共服务政策法规,开展残疾育法的立法研究,进一步保障残疾人的体育参与权、体育教育权、运动康复权、自由活动权等。”王嘉鹏对《华夏时报》记者说。
第二,应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的供给活力,加强资源统筹力度,实现政府、企业、社区、机构与家庭体育服务供给的有机整合,打造满足残疾人多种体育需求的供给网络。例如,苏州成立全国首家企业社会责任助残联盟,190余家成员单位积极参与公益助残项目,比较好地满足了群众的微心愿、小梦想。建议在项目审批、土地使用、融资、税收等方面对相关主体提供实质性且灵活性的政策支持,释放残疾育公共服务市场活力;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科研立项倾斜等方式,引导高校、科研院所等加强对残疾质测试标准的研制、康复医疗等方面的科研力度。
第三,加强体育公共服务资源的普惠式下沉。弱化残疾育“唯金牌论”的理念,将更多资源投入到残疾人群众体育、学校体育之中。如苏州建成市级残疾人阳光文体活动中心,规模体量和设施服务领先全国,向残疾群众免费开放,常态化组织各类文体艺活动。建议今后在新建社区和老旧小区改造等城市更新过程中,通过对道路、场所、器材等的专业设计,从体育设施建设层面营造无隔阂、无障碍的残疾育活动参与环境。
第四,加大残疾育资金保障力度。一是通过财政资金补贴等方式对残疾人运动员参加体育训练进行兜底保障;二是在体育彩票公益金中留存一定比例,专项用于残疾育事业,支持残疾人运动员参加高水平训练,并根据成绩给予相应的奖励;三是引导鼓励社会捐赠。
第五,优化体育资源的配置方式。“体育资源配置要以残疾人的获得感为最高标准,加大对残疾育需求调查,搭建残疾育公共服务的供需信息平台,进一步解决残疾育需求与供给衔接不畅的问题。”王嘉鹏认为,应当建立残疾人对体育公共服务的评价体系,引导资源精准投放、高效投放。
第六,加强人才队伍培养。依托高校体育专业开设残疾人康复训练等课程,规范残疾育公共服务人才的培养体系,包括理论培训、技术指导、实践训练等;建立残疾育人才贮备库,加强残疾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力度,积极引导具有医学、心理学、运动康复等专业知识的人员加入残疾育工作队伍。
“青少年身心健康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不应只看病治病,而应主动干预问题产生的根源,积极防患于未然,加强体育美育建设,促进学生身心健康。”蔡光洁建议,首先要牢固树立生命教育观,强化学校对体育美育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认知,从不同角度发掘和完善人的潜能,促进对人的生命意义的完整认识和价值探索,减少学生体能体质下降、缺乏生命活力、审美感受力差、心理健康失衡等问题。
如何解决部分地区和学校体育美育教学设施和师资配备不足、课程开设不到位等情况?蔡光洁表示,要加强教育督导“长牙齿”功能,充分发挥教育督导作用,建立学校问责机制,确保体育美育建设各项要求落地落实,推动学校体育美育优质均衡建设。一是督促学校完善和优化体育美育师资、教学场地和设施条件配备,民族地区和偏远地区学校体育美育建设应由国家给予专项计划扶持。二是倡议住宿制学校开展班级早训活动,让体育锻炼日常化,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三是持续推进体育和艺术类科目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中高考政策,确保体育美育学科地位平等。
蔡光洁还建议,探索协同育人长效机制,共促体育美育作用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大力倡导学校、家庭、政府、社会协同育人理念,建立长效机制,校内外共同推进体育美育的改革创新,形成生动活泼、健康向上、品格高雅的社会风尚。鼓励学校体育、美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学科融合发展,与德育、劳动教育、国防教育融合教学,与研学游基地、公共文化院馆等合作实践,共同形成健康育人合力。
“因为热爱,所以坚持,因为坚持,所以要不断加油。”3月5日,全国代表、中国女足主教练水庆霞在十四届全国一次会议首场代表通道采访中,深情回忆自己40年足球情缘。
2022年女足亚洲杯决赛,在0∶2落后的局面下,水庆霞有针对性地调整战术、为队员们注入强大信心,最终带领队伍逆风翻盘,时隔16年再次登顶亚洲之巅。
水庆霞表示,中国女足有一股拼搏的劲头和精神。大家之所以喜欢把中国女足称为铿锵玫瑰,主要体现在关键时候能够团结协作、勇于拼搏、永不言弃、永不放弃。各行各业、各个集体都具有的这种精神,凝聚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磅礴力量。女足精神一直都在,铿锵玫瑰永远加油!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赛后遗产报告》显示,到2025年我国的冰雪产业预计将达到万亿元,巨大的市场为冰雪运动及产业发展提供了空间。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辽宁省委副主委、沈阳体育学院院长刘征表示,“后冬奥”时代,北京冬奥会的竞技优势如何转化为冰雪运动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仍有一些关键问题亟待解决。如群众参与冰雪运动的深度不够,冰雪场地设施短板仍然存在,高校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等。
刘征建议,设立北京国家冰上运动研发中心和沈阳国家雪上运动研发中心,整合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社会机构等资源,全力推动我国冰雪运动科技化发展;在东北地区布局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加强冰雪运动高端人才培养;总结冰雪项目竞技人才培养规律,形成“国家培养+高校培养+社会培养”的基本模式和多元主体协同的办队体系;制定东北冰雪产业发展规划,出台相关激励政策,充分激活“后冬奥效应”,一体化推进群众冰雪、竞技冰雪和冰雪产业协同发展。
近视防控要重点聚焦中小学生,实现关口前移。要加强对有高度近视家族史或父母双方都是高度近视人群的婴幼儿的关注,同时要加强对他们的眼底检查和眼轴测量等。针对中小学生过度使用电子产品问题,范先群认为要及时提醒、矫正和监管。“不同的生命周期应各有侧重,以便控制好近视眼的发生和并发症的发生。自己是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每个人都要管理好自己的健康,这样才能有全民健康。”他说。
她表示,应鼓励体育、医疗、教育等主管部门创新工作、统筹资源,建立着眼于未来的体育健康推进机制,加强对各年龄段青少年的针对性指导。为改善“小胖墩”“小豆芽”等体质体能问题,还可以组织运动、教育、医疗、营养等专家联合攻关,形成学校体育、膳食配餐、日常锻炼、医疗咨询联合出击的组合拳。
全国代表、安徽体操教练张霞表示,国家体育总局等四部门此前发布《关于在学校设置教练员岗位的实施意见》,推动更多高水平运动员、教练员进入学校任教,对提升校园体育水平和解决运动员、教练员再就业都意义重大。希望出台更多操作性强、可落地的政策,破解基层体育教育师资不足的难题。
从“源头”做起,通过多方合力,在全国各大高等院校增设体育系、体育学院,加大优秀体育师资力量的培养和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