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分类>>农村健身器材成“弃材”?民生项目切莫虎头蛇尾
农村健身器材成“弃材”?民生项目切莫虎头蛇尾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乡村振兴等工作的推进,室外健身器材在农村越来越普及Bsport官网,配备健身器材的文体小广场甚至成为一些行政村的“标配”。但记者近日在农村地区采访时发现,由于建设之后疏于管护,有的健身器材“超期服役”“缺胳膊少腿”,有的健身场地杂草丛生,篮球场变成了晾衣场晒谷场,健身器材成“弃材”的现象并不鲜见。
城乡差距大最直观的是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差距大,其中,体育设施的差距尤为显著。为此,在农村推动全民健身,倡导科学生活方式,推进健康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内容。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不少政策措施,推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提质增效,也为农村地区公共场所的健身器材设施配置升级提供了契机。
与此同时,在一些农村地区,留守老人、儿童较多,健身娱乐需求是“刚需”,群众对体育设施的普及更是翘首以待。然而,在一些乡村安装健身设施之后,随着时间推移,原本享有赞誉的民生项目因无人维护而面临“虎头蛇尾”的尴尬,既为当地群众埋下健身不成反“伤身”的隐患,也受到各方诟病。
农村地区健身器材损坏较多,固然有缺乏健身科学指导,群众使用不当、爱护不够等因素,但更重要的是,有的地方从体育设施安装之初,就没有建立有效的管护制度,往往 “重建轻管”,甚至“只建不管”“一建了之”。记者采访时了解到,某地全县1600多处体育设施,仅有460多处明确标识了负责人和联系方式,且日常管护大多无人问津,群众反映问题后,却又面临各部门之间“踢皮球”。
为此,有关部门一方面应综合运用传统媒体、新媒体甚至村广播等手段加大宣传力度,引导群众规范使用、自觉维护公共健身器材;另一方面,建立完善从信息反馈、维修销号到监督检查、责任追究等各项制度,并让制度形成闭环、让监管不留死角。
制度具有指导性和约束性,是开展工作的基本保障。只有完善制度管人,才能激发治理活力。建立责任到人的制度,不失为解决农村健身器材管护缺失的有效手段。
但在强调制度“刚性”的同时,也不能忽略管理的“柔性”。农村工作千头万绪,基层干部百事缠身。只有切实减轻基层负担,不断创新激励手段、优化用人机制,才能让基层干部腾出精力,真正“身入”群众、“心入”群众,推动规章制度落地生根,“三农”工作中的很多问题才能迎刃而解。(编辑:褚孝鹏)